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到访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
作者:黄乐源 时间:2024-09-14 点击数:
为促进南宁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推动广西交通新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和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及健康监测平台建设,2024年9月12日至14日,马来西亚国立大学Muhamad Nazri bin Borhan博士、Ahmad Nazrul Hakimi bin Ibrahim博士受邀到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参与学术报告及座谈会,并签署“重点实验室东盟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标志着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合作方面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9月12日,马来西亚Muhamad Nazri bin Borhan博士一行参观了重点实验室,对重点实验室专业的设备和优质的实训条件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这不仅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更为推动智能化交通的创新与发展奠定基础。随后,在南硅谷E201举行了交流座谈会。发展规划与合作交流处、交通运输学院、重点实验室等相关人员参会。双方介绍了各自学校及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就未来国际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等事宜进行探讨,一致认为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重点实验室
9月13日,2024年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开幕启动式暨第十一届南宁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项目对接会在南宁名都大酒店举行。我校交通运输学院院长范毅出席活动,并代表南宁学院与马来西亚国立大学Ahmad Nazrul Hakimi Bin Ibrahim博士共同签署“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东盟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
“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东盟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通过引进交通安全、交通运输工程等领域的专家Ahmad Nazrul Hakimi Bin Ibrahim博士,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进行交通专业领域项目研究、举办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等,将进一步推动更多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开展,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合作,并培养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第十一届南宁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项目签约现场
9月14日上午,由交通运输学院主办,重点实验室协办的以“面向东盟低碳交通新技术发展前沿”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在敷文园A108召开。南宁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张艳雯首先致欢迎辞,对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指出报告会加深了两校在交通领域的学术互鉴,更为双方师生搭建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对促进中马教育合作与技术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随后,Muhamad Nazri bin Borhan博士以“城市交通的机遇与挑战”为题,深入剖析了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复杂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推动广西交通新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建设引入新的观点。Ahmad Nazrul Hakimi bin Ibrahim博士则围绕“基于出行行为研究的人与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为主题,分享研究成果,为现场师生带来了深刻的学术启发,为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及健康监测平台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两位博士的精彩演讲不仅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还引发了师生的热烈讨论与积极互动,赢得了广泛好评。

Muhamad Nazri bin Borhan博士作主题报告

Ahmad Nazrul Hakimi bin Ibrahim博士作主题报告
9月14日下午,学术交流座谈会在东盟新实验大楼B1010举行,重点实验室庞彦知副教授首先向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专家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成立背景、共建机构、研究成果及国际合作情况。随后,双方围绕面向东盟的智能交通发展及合作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Muhamad Nazri bin Borhan博士与Ahmad Nazrul Hakimi bin Ibrahim博士分享了各自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见解与经验,并就如何加强科研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联合申报国际项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将进一步促进两校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智能交通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为他们颁发了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证书,并互换了象征友谊与合作的纪念品。

庞彦知副教授介绍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为Ahmad Nazrul Hakimi bin Ibrahim博士颁发特聘专家证书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为Muhamad Nazri bin Borhan博士颁发特聘专家证书
此次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专家的到访及合作协议的签署,体现了重点实验室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及推进交通前沿新技术发展的坚定决心。通过与东盟国家高校的紧密合作,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共同探索交通领域的前沿新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的交通体系贡献力量。
文|黄乐源 图|重点实验室
一审|梁梦湲 二审|曹夏丽 三审|陈佳良
一校|梁梦湲 二校|曹夏丽 三校|陈佳良